环球新资讯:品质之城⑥环境,品质滨州的“金名片”

2023-04-21 04:22:24 滨州日报

滨州日报/滨州网讯 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、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。如今在滨州,这样的生态景象已成为常态。

树木青葱,碧道整洁,抬头就见绿,出门有林荫,公园随处可见,随时随地能够亲近自然、享受绿色。如今在滨州,这样的人居环境让市民倍感幸福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4月9日至13日,滨州市举办了中国晚报最高奖——2022年度赵超构新闻奖(摄影类、短视频类)评选暨“遇见海韵河秀,图见品质滨州”全国媒体滨州行活动,来自全国20余家媒体30余位总编、记者齐聚滨州、深入滨州,赏渤海之滨风采、品黄河之州文化。各位媒体记者无不为滨州这座国家森林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惊叹。

在活动中,提到对滨州的感受,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欣喜地表示,滨州满眼是绿色,树一层一层,做到了人和树、人和自然的融合。主干道两侧是百米绿化带,而且不在少数,城市公园很多,到处绿意盎然,印象极深,拍摄根本停不下来,可见滨州的环保工作很科学也很到位。

2022年2月,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“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”的奋斗目标,明确提出要提升“八个品质”,其中就包括“环境品质更美”。“更美”就是和谐美、城市美、乡村美,让“生态之美”浸润“品质之城”,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城乡建设发展的方向。

围绕这一目标,滨州全市上下坚持走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,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,以描绘“城市工笔画”功夫,推动城市精致精细精美,以写意“乡村水墨画”功夫,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宜游,滨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,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土更净、城乡更美丽。

和  谐
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底色。

2022年以来,滨州树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地落实,以生态和谐的绿色为底色,打造人城和谐、产城和谐、四季和谐的生态城市。

坚持精准治污,科学治污,依法治污,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,让天更蓝;全力抓好雨污分流改造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,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,让水更清;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,开展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,推动固废综合利用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,让土更净。

2022年,滨州市优良天数252天,同比增加8天,重污染天数4天,同比减少4天,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;滨州积极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并已于2022年4月入围国家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城市名单。

滨州大力实施“四减四增”行动,地炼、粗钢、焦化等产能陆续转移退出,传统低效产能就地改造成高端绿色产能,生态环境显著改善。

用足用好光伏、风电等优势资源,形成了“一港四园”风光装备制造产业布局,加快建设山东最大的鲁北(滨州)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,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,“绿色颜值”正在源源不断地转换为“发展增值”。

如今的滨州,天蓝、水清、土净、人和,环境优美,令人向往。

精  致

在全国媒体滨州行活动结束后,中国晚报摄影协会副会长刘生生深情地说道,喜欢滨州,它是一座被水滋润着、被公园围绕着的城市,一座有灵性、会创新、显情感、讲义气的城市。因为这里的人,爱上了这座城市;因为这座城市,爱上了这里的人。

2022年以来,滨州全面提升城市品质,改善城市形象,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描绘“城市工笔画”功夫绘就城市美,推进城市精准规划、精明增长、精致建设、精细管理、精美呈现,全面提升城市的形象、品质、能级,让城市“高颜值”成就生活“高品质”。

2022年,滨州主城区100个城建项目完工投用,科创、康养、高铁、南部、老城等五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,黄河三角洲交易服务中心竣工投用,爱琴海、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,带动城市能级显著提升。

滨州有序完善城市路网建设,市主城区15项道路畅通工程、11座城市桥梁维修更新改造工程完工通车;新建城市公园、口袋公园及节点32处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、建成区绿地率、绿化覆盖率均居全省前列,荣获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,滨州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平原地市。

同时,滨州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民健身中心、黄河植物园等重点工程,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,不仅享有“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”的美誉,而且正在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、青年友好型城市、康养示范城市、国家体育公园城市。

此外,滨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创新开展“六个一”暖企服务,232项“便民利企”措施有效落实;制定全省首个并联审批地方标准,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%以上;在全省率先实现“一窗受理”全覆盖,“滨周到”入选全国“政务服务优秀品牌”。

现如今,滨州已成为宜居、宜业、宜游、宜学、宜养的品质之城,更具魅力,也更有竞争力。

宜  居

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是关键。乡村美不美,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、满足感和幸福感,事关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。

2022年,滨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打造具有滨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,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绿色化、生态化,推动乡村生活、生产、生态深度融合,建设美丽富强乡村,以写意“乡村水墨画”功夫,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宜游,让人民群众在“记住乡愁”中感受“诗和远方”。

一年来,滨州交出了亮眼的乡村振兴成绩单,美丽乡村“遍地开花”。

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,粮食生产实现十七年连丰。小麦高低畦技术入选全省农业主推技术,全市自主知识产权对虾品种占全国比重达到1/4,中裕食品品牌价值位居全国食品加工制造业前十强、全省首位。沾化冬枣、中裕谷朊粉等17个产品入选第一批“好品山东”品牌。

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。深入实施美丽乡村“十百千”工程,2022年创建1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、102个市级以上示范村,全面提升1000个村的村容村貌。累计打造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32个,初步形成县区有品牌、村村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格局。

织密农村公路建养管运“一张网”。新建、改造农村公路完成710公里,路面状况改善工程完成1106公里。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2.77亿元,同比增长55%,年度投资为历史最高,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作用明显。

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。统筹提高群众的工资性、经营性、财产性、转移性收入,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4%,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1年的2.02:1缩小至1.99:1。

现如今,滨州的乡村,村美、民富、产业兴,处处皆风景。

新篇章锚定发展新航向,只待奋辑扬帆破浪前行。2023年,滨州全市上下将继续咬定“环境品质更美”这一发展目标大干实干,在生态环境、市容环境、乡村环境上发力攻坚,鼓足干劲“挥毫泼墨”,将一幅幅彰显和谐美、城市美、乡村美的秀美画卷绘就在鲁北大地,以一域之精彩,为全局添光彩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最新发布
精彩图文
精彩推送

Copyright @  2015-2018 北方it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